?10月8日18时20分许,暮色降临,华灯初上,许多人都已在家中享受大假最后一天的晚餐,刘沈厅还正在前往成都的路上。
这段时间,他很忙:有个国家级的比赛,需要回母校电子科技大学进行相关准备;位于眉山市彭山区谢家街道李山村沈厅家庭农场里,上百亩的柑橘正是套袋的时候;彭山区给予其支持的含大数据、AI等技术在内的百亩智慧果园马上开建,相关事宜需要他对接……
但他言语里,没有疲惫,反而充满了劲儿:我把每颗果树都当女朋友来对待。
今年32岁的刘沈厅,自2016年回乡创办家庭农场至今已有4年。从电子科技大学硕士毕业的他,是眉山市第一个具有985高校硕士学位的新型职业农民。
10月8日,在“全国扶贫日”来临之际,央视新闻推出人物短视频系列《小康时代新青年》,真实讲述了10位新时代青年建设美丽乡村、助力脱贫攻坚的故事。
第一期,讲的就是“硕士农民”刘沈厅的创业故事。
镜头里,他英气逼人,是最富有朝气、最富有梦想的轻男。决胜全面小康的道路上,若时代机遇碰撞青年智慧,必定能摩擦出不一样的火花。
刘沈厅在查看果树
【从“高材生”到“土专家”】?
他研发专利技术发明“防霜冻袋”,解决种植难题
985大学硕士、“学霸”公益团队创始人、获得过国家奖学金和国家专利大奖……
当你拥有这些光环的时候,你会选择做什么工作?出国深造、还是进大企业当工程师?
这样一个出色的年轻人,他的选择让人有些意外——回乡当农民,在有着“寿乡”之称的四川省彭山区,用科技种起了上百亩的柑橘。
他,就是刘沈厅,四川眉山第一个有985高校硕士学位的职业农民。
2008年,刘沈厅考入电子科技大学英才学院,成绩优异,先后获得国家奖学金、百人会英才奖、成都榜样?身边好青年、寿乡才俊等。
2015年,刘沈厅以“成电十大杰出学生”的荣誉,顺利毕业并获得“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硕士学位。由于家庭的变故,刘沈厅先后放弃了公派加拿大皇家科学院继续深造和留校的机会,于2016年底辞职回到家乡彭山,在李山村流转土地130亩,与父亲一起开启了自己的回乡创业之旅。
80亩地种猕猴桃,50亩地种晚熟柑橘,然而由于技术匮乏,猕猴桃被有机肥 “烧”死,眼看辛苦的投入打了水漂,走投无路之时,当地政府主动帮助他对接银行,两权抵押贷款了30万,解了他的燃眉之急,也给了他继续坚持下去的信心。通过技术培训、网上学习、线下交流等方式,刘沈厅快速掌握晚熟柑桔的种植技术将80亩猕猴桃全部改种为晚熟柑橘。
依托学校时期搞科研的劲儿,他还主动搞起了“发明”。
2017年四川遭遇严重霜冻,给晚熟柑橘产区特别是春见品种,造成了巨大损失,很多果农损失惨重。为了避免悲剧重演,他指导研发了“冬季晚熟农产品双层绝热防霜冻袋”,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授权。“在恒温零下5度的情况下,纸袋能让柑橘坚持5个小时不被冻坏。”
如今,他发明的“冬季晚熟农产品双层绝热防霜冻袋”和简易滴灌系统专利不仅解决了传统种植难题,还免费在四川省超过五千亩的果园进行推广试用,年销售收入达百万元以上。
【从“新农人”到“兴农人”】
他是职业农民的“领头羊,已培训300多位农民
刘沈厅站在果树种
“以前我交往了一个女朋友,在她看来,我去做白领才是正常的期待,不过,我选择回乡做农民,她也没有选择我。”刘沈厅说,刚回乡时,就觉得,农民只是一种身份,后来慢慢地理解到,农民像教师、科学家一样,是一种职业。“我对待我的每一颗果树,就像对待我的女朋友一样。”
只有付出,才能有收获。
2019年,刘沈厅的农场售果30多万斤,实现营收150多万元,用3年的时间走完普通农场4年甚至更长的发展之路。
农场每年为周边农民提供约40个就业岗位,人均每年增收2万元,不少贫困户在他的影响下,很快脱贫致富。65岁的贫困户李茂超,至今在农场务工,月平均收入2500元。得益于刘沈厅提供的平价果苗、免费技术培训,李茂超于2017年种了3亩多晚熟柑橘,现已实现初挂果。
2018年,作为大学生返乡创业代表,刘沈厅参加四川省2018年青年农场主培训班荣获“优秀学员”,并作为青年农场主孵化典型做经验分享。在他的影响下,彭山区30余位返乡创业的年轻人团结一心,共同成立微梦志愿服务队,不定期上山下乡,收集需求,提供技术,宣传政策,服务果农,全区每一个乡镇都留下了他们奉献的青春和脚印。
文章来源:《果树资源学报》 网址: http://www.gszyxb.cn/zonghexinwen/2020/1009/476.html
果树资源学报投稿 | 果树资源学报编辑部| 果树资源学报版面费 | 果树资源学报论文发表 | 果树资源学报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果树资源学报》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