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一个拥有多种民族的国家,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各少数民族在长期与疾病斗争和医疗实践的过程中,积累了传统而独特的医药知识。这些知识对保护少数民族地区人民的生命健康发挥着重要作用[1]。民族医药是我国少数民族医药理论与经验的总称,是我国传统医药中最重要的物质基础,也是民族植物学中重要的内容[2]。我国民族药的起源、发展、理论体系的形成以及用药种类等各有特色,其中古老的瑶族医药也不例外。
瑶族医药起源无从得知,瑶族医药知识跟随着瑶族诞生、发展、迁徙而发生变化。如今瑶族广布于桂、湘、粤、滇、黔等省份的嵩山峻岭,其中南岭山地的瑶族众多,有“南岭无山不有瑶”之称。瑶族所居住地区躲在山区中,地势偏僻,蕴藏着丰富的药用植物资源。瑶胞利用这些植物治病和保健,通过口传身授流传至今。最早在宋代就记载有瑶女“以寻药挑菜为事”,而后有朝廷特供的瑶山灵香草,可见其历史悠久,闻名远近。当今104味常用的瑶药被整理为“老班药”,颇具瑶族特色。此外,瑶族的特色治疗方法“庞桶药浴”,在2008年已经入选国家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成为药浴养生文化的代表。
目前针对瑶族医药的研究并不多,许多地方的瑶族医药面临着无人传承的窘境。笔者在大量实地调查和文献查阅的基础上,试图对瑶药的研究进展进行系统阐述和分析,旨在为瑶药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1 瑶药文献发表概况
随着国家着重发展民族药,民族医药的影响力越来越大。瑶药的开发首先要加强基础研究,综合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方法,才能实现传统瑶药“走出去”的目标。近些年,许多科学家使用民族植物学的方法来对传统民族药进行初步筛选,以此寻找有开发潜能的药用植物。此外,植物化学、波谱学、药理学等现代技术方法,在研发新药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现代科学技术的支持下,为了更加充分地开发和利用瑶药的资源,确保瑶药的质量,制定传统瑶药的质量标准是瑶药走向现代化的重要内容。
在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和维普期刊资源整合服务平台中,笔者以“瑶药”为关键词进行检索,分析近5年的瑶药研究分布情况,检索时间限定为2015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排除综述、新闻、重复文献,符合标准文献共144篇,结合范建华等[15]在2015年前相同筛选条件下统计的瑶药文献数据,得出瑶药的文献主题和发文量的统计表,具体数据见表1。
表1 2015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瑶药文献主题和发文量统计表(篇)主题化学成分药理作用质量标准临床研究资源普查生药鉴定总数22总数前0139
由表1可以看出,近5年瑶药各文献主题的发文量已经趋近甚至超过2015年前的数据总和,可以看出瑶药的文献量处于上升趋势,瑶族医药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国家和政府近年发布了支持民族医药发展的政策,如国家的“十三五”战略和“一带一路”发展规划,还有《广西壮族自治区壮瑶医药振兴计划(2011—2020年)》等,积极有利的政策环境有助于瑶医药的健康发展。目前瑶药的研究重点主要在临床研究、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和质量标准4个方面,资源调查和生药鉴定方面的基础研究则相对较少。资源调查为开展瑶药的现代化研究提供基础数据,生药鉴定则是为制定瑶药的质量标准提供准确的科学依据。
2 瑶药的研究概述
2.1 瑶药资源调查和药用民族植物学研究 关于瑶药资源的调查工作于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进行,在80年代开始有少量文献调查介绍了一部分瑶药情况。直到1997年,戴斌等[4]系统整理出广西瑶医用的植物药有1 336种,隶属于198科716属,这是广西最早最完整的瑶药调查。
在20世纪80年代,民族植物学开始传入中国,各研究所和高校等开始运用民族植物学的方法进行瑶药的资源调查。民族植物学是研究人与植物相互作用的一门学科,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瑶胞如何利用植物资源、管理植物资源和保护植物资源及其栖息地[5]。因为文化背景的差异,中国的传统医药很难得到世界的广泛认同和接受,民族植物学为传统医药提供了一个平台,帮助传统医药向全世界传播[6]。
我国最早的瑶族民族植物学研究是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2004年)运用民族植物学的方法研究云南金平的红头瑶所用的药用植物,调查记录了传统瑶药66种,首次记载了27种药用价值[7]。记录和筛选这些有特定功效的药用植物,极大地帮助了研究者进行后续的药物化学研究,以及探讨传统药物用法的科学性。
文章来源:《果树资源学报》 网址: http://www.gszyxb.cn/qikandaodu/2021/0629/898.html
上一篇:民勤县自然资源禀赋及优化管理的研析
下一篇:拓展果树资源应用领域助力农业高质量发展
果树资源学报投稿 | 果树资源学报编辑部| 果树资源学报版面费 | 果树资源学报论文发表 | 果树资源学报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果树资源学报》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