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主页 > 期刊导读 >

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理解教师发展的新视角

来源:果树资源学报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3-04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党和政府相继推出一系列教师队伍建设的重大方针政策和工作举措,到第一个专门面向教师队伍建设的里程碑式政策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

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党和政府相继推出一系列教师队伍建设的重大方针政策和工作举措,到第一个专门面向教师队伍建设的里程碑式政策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的出台,我国教师队伍建设走过了结构不断优化、素质不断提升、发展不断创新的强师筑梦之路。当下,“新时代教师队伍创新发展”这一国家目标几乎成为所有区域、学校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从历史上看,区域教师队伍的发展更多的是政府主导、行政推动、学校参与等多种要素交互作用的结果,而教师队伍创新发展显然是各行动要素之间交互方式与作用机制不断革新的过程。目前,我国各地普遍开展的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如学校教师专业共同体、城乡教师发展共同体、名师工作室等,各主体之间互动机制的变革尤其是教师主体的深度参与,不失为教师队伍创新发展中多点突破、全面发展的有效举措。

一、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具有的应然贡献

“共同体”(community)首先是以政治社会学概念出现的。伴随着20 世纪90 年代组织管理领域的学习型组织理论的盛行和全球化的不断深入,社会由产业社会向后产业社会快速转变,“共同体”作为致力于提高学校学习绩效、进行学校变革的重要途径与手段,得到很多国家及地区的高度关注,如日本的“学习共同体学校”、美国指向“卓越”的学校改革运动等。相关研究把学习共同体作为一种在组织内部或跨越组织边界而实现个人发展和知识创新的社会结构。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师专业发展路径和范式,它通过共同体的“共享目标”“合作活动”“关注学习”“分享实践”“反思对话”等核心环节来实现教师学习与发展。当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嵌入教师发展,势必会带来从教师的行为、角色等微观层面到教师队伍结构、场域、价值等宏观层面的变化。因此,对这些层面的变化进行梳理,就是对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应然贡献的价值澄清。一方面能够为理解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新的视角,另一方面经过价值确认后以期进一步改进和创新教师发展的路径。

1.行动转向:从“个体主义”到“群体主义”。

自从教师作为一种职业产生以来,教师最为普遍的形象是作为独立的、“独当一面”的个体形象而存在的,教师发展的个体主义模式与文化也容易因此而来。个体主义模式与文化的盛行,使教师易于形成依赖、安于现状等行为特质、内在发展动力匮乏,必然成为教育发展与变革的羁绊。然而,无论是新课程改革背景还是国家意志要求,教师之间必须以共同目标与信念而建构协同共享、知识创生的教师行为文化。当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作为一种范式嵌入教师发展,如何使一方面有着各自差异性、独特性,另一方面又有着一定的情感联结和地缘联结的专业共同体成员教师形成浑然天成的整体,而不是个体的简单组合或聚集,这仅仅通过外在的目标共享、行动合作等是无法保证的。就如瑟修等人在研究中提出,“用教师专业共同体这个概念,意在说明关注点不仅仅是教师具体的分享行为,而是在一定范围内建设一种文化,使协作成为预期的行为”。那么,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内部更深层次的联系——共同体文化与价值愿景,是“个体主义”传统行动向“群体主义”现代行动转向的内在依据。

2.身份重塑:从“接受者”到“创造者”。

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的行动路径与教师身份的重塑具有很强的内在逻辑一致性。莱夫和温格认为,“学习不是一个抽象独立的过程,而是随着教师的不断成熟或教师的共同体身份的不断增强而相伴发生的”。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的实践超越了成员教师之间的一般经验交流或分享,是佐藤学所说的“变革实践”,这种变革的实质是一种知识创新过程。因此,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再是以往的等待外部知识输入的“接受者”,而是基于整个过程的“创造者”。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中教师的创造性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个是其本身已具有的反思性、实践性知识;另一个是由于相关外部政策力量的介入而提供的共同体发展所需的资源。前者是前提,后者是条件,后者为前者的创造性转变提供了可能性。“创造性”是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的重要特征。

3.场域转换:从“学习空间”到“生活空间”。

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是仅仅追求学习或专业发展的组织空间吗?如果说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行动转向的依据来自其内部深层次的共同价值追求,那么,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从其构建之初就以其共同价值的追求代替了其单纯作为学习工具或手段的工具性存在。从这个层面上看,学习只是共同体的载体和媒介。共同体是一个真实的、贴近教师日常实际的场域,在这个场域中可以为教师构建安全的、多重的、公共的反思空间,为形成更为丰富的关于问题情境、问题解决与自我发现的可能性解释;同时,通过共同体的活动设计与开展,为教师结构化的反思提供了空间,将传统的个人学习行为转变为弥散于工作日常的共同体行动。因此,共同体不仅仅是追求专业和学习的场所,更是一种具有道德意义的共同教育生活空间的构建。这是追求共同的价值和“善”的教师之间的思想、生活与精神的联结方式,这种方式在萨乔万尼等人看来是学校组织变革的基石。

文章来源:《果树资源学报》 网址: http://www.gszyxb.cn/qikandaodu/2021/0304/649.html

上一篇:穿越年高一年级心理辅导课教学设计
下一篇:苹果多倍体育种研究进展

果树资源学报投稿 | 果树资源学报编辑部| 果树资源学报版面费 | 果树资源学报论文发表 | 果树资源学报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果树资源学报》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